产品分类

PRODUCT CATEGORY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化工环保和精细化的后现代化方向

中国化工环保和精细化的后现代化方向

更新时间:2013-01-14      浏览次数:1451

        二战后,日本成功实施了“重化学工业化”、进口替代而后出口扩张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重化工业为主的现代工业结构,以基础材料工业为起点,机器工业、电器工业和汽车工业等加工组装型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1978年后,中国在“经济建设为中心”国策下确立了与日类似的进口替代和加工贸易经济发展战略,以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与国内外的天然资源相结合从而实现了长达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两国在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分配的份额方面表现出很多相近或相仿的特点,并由此表现出在经济发展样式方面趋于相同的性质。
        战后日本制造业结构跟随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成功实现了三次转换:轻工业向重化学工业转换,原材料加工工业向组装机械工业转换,由一般机械工业向机电一体化的知识密集型工业的转换。中国正处于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装配加工工业转换的过渡时期,但中国东部沿海和内陆的巨大经济结构差距使得中国不能*放弃低端的轻工业和基础加工业实现制造业升级转换,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实质上特指的是东部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化工环保和精细化的后现代化方向石油危机后,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国内市场严重饱和,竞争加剧,大宗基础化工品盈利空间不断缩小,而日本产业结构也向低能源消耗、高产品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工业转型,化工在工业结构中开始居于次要地位,总产值在制造业产值中逐渐下降,日本在1970-1980年间处于蛰伏期。同时,社会发展对化工生产提出更苛刻要求,化工逐渐向环保化、精细化的后现代化学工业过渡以实现自我救赎,经过十余年的持续研发投入,1980年代中后期日本化工产值和附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开始复兴,同时附加值比重提高更快。
       中国化工环保和精细化的后现代化方向中国传统化工产业已经开始缓慢迈入相对衰落的阶段,化工附加值在工业中的比重已经先行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中国化工行业今后的发展道路也将沿着和日本化工类似的历史轨迹前行,不过化工在中国的历史趋势将比在日本漫长得多。多数大宗化工原料市场仍有国内产品替代的缺口,传统化工行业整体还有一定发展空间。但中国的经济转型要求化工行业清洁生产,进行产品革新,为其他工业转型提供原材料和服务,为其他工业环保升级提供,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新材料和新精细化学品产业会是中国化工复兴之地,而清洁化是循环经济范畴下的中国化学工业通向未来之路。
 

电话:TEL

021-57431317

地址:ADDRESS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江海村744号(1号仓库)

扫码加微信